替代方法開發技術

替代方法開發技術

如果等度分離或聚焦梯度無法充分解析相關化合物,可以透過變更溶劑、pH值、固定相和/或溫度來重新開發分離方法。這類修改會對分離產生很大影響,因此在做完任何變更之後,必須執行偵察梯度和方法最佳化。

溶劑

HPLC移動相由弱溶劑、強溶劑和修飾劑三種成分組成。溶劑必須具有高純度、可用於偵測器、不會與樣品反應,而且黏度低,才能讓系統背壓維持在低水平。

在逆相層析中,弱溶劑幾乎都會是水,而乙腈和/或甲醇因為黏度低、強度高,且在低波長範圍內有利於紫外線偵測,所以通常當作強溶劑使用。此外,乙腈和甲醇還能提供不錯的峰型,分離後容易蒸發,而且不會與大多數樣品反應。

與層析分離法使用的任何溶劑一樣,在樣品分析過程中,偵測波長一定要保持高於所報告的溶劑紫外線截止值。若低於此值,偵測器會將溶劑組成的變化記錄成基線漂移或其他層析干擾。

移動相

紫外線截止值

200 nm

乙腈

190 nm

甲醇

205 nm

乙醇

210 nm

丙醇

210 nm

異丙醇

205 nm

表2.常用的層析分離溶劑和紫外線截止值。

視分離所用的強溶劑而定,分離過程和波峰順序可能會有所不同。事先很難知道什麼溶劑能讓相關化合物發揮最佳解析度,因此,通常要經過反複試驗才能確定選擇什麼強溶劑。不過可以透過混合不同的強溶劑(例如50:50乙腈/甲醇),來達到所需的洗脫順序或解析度。

pH值

移動相pH值是一個很重要的變數,能控制逆相分離的滯留性。化合物通常含有一或多個酸性或鹼性官能基,因此大多數逆相移動相都需要控制pH值。

當酸的pH值高於或低於其pKa值的2個以上pH單位時,超過99%的酸會分別處於游離或非游離狀態。反之,當鹼的pH值低於其pKa時處於游離狀態;高於其pKa時處於非游離狀態。非游離形式的極性較弱(疏水性更強),因此會更強烈地滯留在逆相系統中。所以,酸在pH值低的條件下滯留性更好,鹼在pH值高的條件下滯留性更好。

圖7.移動相pH值對分析物滯留性的影響。若要達到充分穩定的分離效果,請選擇與滯留圖平穩區相對應的移動相pH值。非游離形式的酸和鹼可達到充分的滯留性,而中性分析物的滯留性不受pH值影響。

如果移動相pH值接近相關化合物的pKa,那麼pH值只要有些微變化,都會讓滯留性發生很大變化,直接影響分離的穩定性。移動相的pH值可由添加緩衝液來控制。添加少量酸或鹼後,緩衝液就能維持pH值。緩衝液在其pKa的±1個pH單位範圍內使用最有效,不過有的緩衝液在其pKa的±2個pH單位範圍內也能充分發揮緩衝能力。

圖8.化合物選擇性與pH值的關係。酸性和鹼性化合物的洗脫順序會根據游離情況而有顯著變化,中性化合物則不受影響。

選擇有效的pH值時,也要考慮管柱的穩定性。

矽膠管柱在pH 2和pH 8之間的運作效果佳。鍵結相在pH值低的情況下易於水解,而在pH值高的情況下,矽膠骨架會變得越來越容易溶解。pH值高於8時,需要使用非矽膠基質顆粒或專為高pH值穩定性設計配位基的顆粒。管柱包裝說明書上會說明pH限制和一般處理建議,也可造訪管柱製造商的網站查詢。

圖9.Waters表面帶電雜化(CSH)矽膠基質工程設計配位基和pH值建議範圍的範例。

若要使用層析分離方法進行純化,那麼用來調節pH值的緩衝液添加劑必須有足夠的揮發性,才能從純化的分離物中去除。此外,使用揮發性添加劑時,必須注意不要讓MS離子源遭到污染或發生沉澱現象。甲酸、乙酸和醋酸銨等常用的添加劑在移動相中以0.05–0.1%的濃度溶解時效果佳。磷酸鹽是液相層析分離中最受歡迎的緩衝液添加劑,但不建議用於純化或MS應用。

緩衝液濃度建議為5–10 mM。使用緩衝液時,務必在製備後過濾,幫浦管不使用時要沖洗乾淨,防止管線內沉澱,還要定期更換溶液以防細菌滋生。

圖10.移動相緩衝液選擇指南,附帶MS相容性。

固定相

管柱固定相對分離的影響很大。逆相管柱的固定相範圍為C18到C8,或者可以含有工程配位基,提高選擇性和分離能力。許多實驗室的管柱庫存有限,因此當溶劑和pH值無法提供足夠的解析度時,更換固定相往往是最後的辦法。Waters逆相管柱選擇性圖表(www.waters.com)提供不同管柱固定相製造商的選擇性比較。這個圖表工具在早期方法開發階段非常有用,方便比較管柱的選擇性。

圖11.Waters逆相選擇性圖表,請見網路工具箱,網址為www.waters.com/selectivitychart。

長度

管柱長度會影響分離效能。各種長度的管柱,包括25 mm、50 mm、100 mm、150 mm和250 mm,都可購買得到。

若管柱較短,孔盤數會比較少,但有利於快速分離;若管柱較長,孔盤數會較多,滯留時間會更長。管柱越長,背壓就會越大、運作時間越久、溶劑消耗更多,且成本增加,所以解析度充足且越短的管柱,就是理想選擇。

圖12.管柱長度的解析度比較。100 mm管柱可提高主要波峰和後續不純物的解析度。總運作時間會隨著管柱越長而延長。

粒徑大小

當樣品通過填充材料時,管柱抵抗樣品譜帶分散或擴散的能力稱為「效率」。粒徑較小,效率越高,因為顆粒內的波峰分散度較低。效率高,峰寬就窄,分離能力也會更好。

製備級管柱粒徑通常為5–10 µm,而超高壓分析級分離則使用1.7–3.5 µm粒徑。雖然粒徑小能提高效率,但是管柱成本和系統背壓也會增加。因此,以高流速運作原態樣品混合物的大型製備級管柱,通常不提供粒徑小的選擇。

溫度

由於不同的溫度會影響選擇性,因此管柱加熱是最佳化特定樣品分離的一種非常方便的工具。移動相黏度和系統總壓力會隨著溫度升高而降低,讓系統、接頭和管柱的張力降低,最終提高運作的耐用性。溫度還能縮短滯留時間,改變分離的選擇性。很難從溫度變化知道波峰解析度會增加還是降低,因此這種用法只能針對各個特定的分離。

雖然在小規模層析分離中,溫度控制是常規做法,但溫度很少會當成是操作製備級層析分離的參數。首先,直徑大的管柱很難從外部均勻加熱。其次,大規模的高流速分離,傾向於保持進樣溶劑的溫度。電熱毯和管柱烘箱雖然對小規模分離來說即足夠,但卻不能在大管柱直徑之間均勻加熱。因此,管柱直徑上會形成溫度梯度,反而不利於層析分離。

如果需要溫度控制來保持樣品溶解度,可以在製備級管柱的管柱頭連接一段管路,並將其置於熱水浴中,來克服溫度梯度的問題。這段管路可充當預熱器,讓進樣溶劑維持在所需的溫度。作為日後升級的層析分離法,建議在室溫環境條件下進行,溫度控制只能當作最後的辦法。

相關資訊

Waters靈活提供分析級到半製備級純化解決方案,不論是微克級還是毫克級化合物,都能靈活純化。

使用Waters自動純化HPLC-MS系統,讓數百個樣品進行選擇性質量導向餾分收集,靈活實現高通量平行運作。

Waters提供全自動紫外線或質量導向的半製備級到製備級SFC純化系統,可以提高通量。

Waters製備級HPLC管柱能幫助您迅速完成有效率的實驗室級分離,通量更大,效能穩定,而且很容易就能從分析級升級到製備級。
回到頁首 回到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