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面的章节中,已阐明使用较小的色谱颗粒和尽可能减小系统谱带展宽[仪器和色谱柱]的好处。借助UPLC技术可通过尽可能减小系统谱带展宽以更快更高效地进行分离,从而实现色谱性能改善,由此获得更高质量的数据。然而,除了谱带展宽之外,小颗粒填料也会影响系统性能。此外,色谱仪的有效压力也对性能有着很大的影响。
在流动相通过泵到进样器、进样器到色谱柱的连接管路,流向色谱柱、柱后管路以及检测器流通池的过程中,流动相自身会产生压力。所测量的系统压力是所有这些组件[仪器和色谱柱]的累积效应。流速增加时,流动相流经连接管路产生的压力也会增加。此外,管路的直径、长度以及流速也会影响其产生的压力。如果从总系统压力[仪器+色谱柱]中扣除仪器自身产生的压力,此时可以将两根色谱柱间的压力差异与理论预测压力进行比较。
粒径减小时,反压会按一定比率增加,与颗粒直径的平方成反比。同时,流动相的理想流速[线速度]随颗粒直径的减小而增加。因此,对于给定的粒径,理想线速度的压力按一定比率增加,与颗粒直径的立方成反比[图44]。
当试图在传统HPLC色谱仪上使用小颗粒色谱柱以提高色谱分离度[保持柱长不变,同时减小粒径]或提高分析速度并且维持分离度[保持L/dp比值恒定]时,压力是一项重要的限制因素。由于传统HPLC仪器的压力限制 [350–400 bar; 5000–6000 psi],使用小颗粒色谱柱通常会受到柱长的限制或不得不以次优线速度[流速]运行。
当柱长保持不变时,如果粒径从5.0 µm减小到1.7 µm[粒径减小为原来的三分之一],理论预测反压将增加至27倍。将柱长相同的5.0 µm色谱柱换为1.7 µm色谱柱时,系统压力增加22倍,接近理论预测值。由实测可见,1.7 μm色谱柱的运行压力远高于传统HPLC仪器的压力上限[图45]。
在推出ACQUITY UPLC系统之前,减小粒径会导致反压大幅增加,这是亚2 μm颗粒色谱柱[以及相应的LC仪器]没能商业化的主要原因。
如果分离目标是维持分离度并缩短分析时间[保持L/dp比率恒定],则压力增幅远少于保持柱长不变同时减小粒径的情况。由于柱长按比例减少,因此压力的变化与粒径的平方[而不是粒径的立方]成反比。
在本示例中,柱长和粒径均减小为原来的三分之一[图47]。这意味着反压预计增加至9倍。实测值与理论预测值接近。保持L/dp恒定,将5.0 µm、150 mm长色谱柱替换为1.7 µm、50 mm长色谱柱时,测得反压增加至11倍。
当以理想流速运行时,小颗粒产生的压力会超过传统HPLC系统的压力限。ACQUITY UPLC系统[压力上限为1030 bar, 15,000 psi]能够承受这些压力,确保亚2 μm颗粒色谱柱能在理想流速下运行。
对于小颗粒填料色谱柱产生的较高压力,一种弥补方法是提高柱温。柱温升高时,流动相粘度减小,柱压降低[如果流速恒定]。然而,分析物分子进出固定相孔[扩散]的速度也会随之增加,因此需要增加流速来维持性能。
当柱温从30 °C升至90 °C时,必须增加流速来维持效率[图48]。当在任一温度下比较最高塔板数时,不会测得效率增加,这与色谱理论一致。
塔板数-系统压力图展示了有趣的对比结果[图49]。如图所示,各分离温度中达到理想柱效时的系统压力都大致相似。这表示提高温度无法避免由于使用小颗粒填料而产生的压力。换言之,无法在传统HPLC色谱仪上高效使用非常小颗粒的色谱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