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固相萃取(SPE)?
不要被术语“固相萃取[SPE]”弄糊涂。典型SPE装置的分离能力是简单的单一液-液萃取的50倍。SPE实际上是柱液-固相色谱。SPE是一种液相色谱[LC],因此它的应用基于LC原理。样品将上样到包含适当颗粒床或其他形式的色谱填料[固定相]的色谱柱或小柱装置中。溶剂[流动相]流经柱床。通过选择适当的流动相和固定相组合,样品组分可能会直接通过柱床,也可能选择性保留在柱中。
样品中的各个化合物通常会以不同的速度通过装置。使用较弱的溶剂,将使组分移动缓慢和/或得到强保留。更强的溶剂将加快组分通过柱床的速度,并以更浓缩的体积洗脱分析物。SPE装置的洗脱通常通过在一系列离散、不连续的步骤中增加流动相强度来完成,在这些步骤中,选定的分析物或干扰物质得到完全保留,或者快速洗脱(这种梯度洗脱的变化形式称为分级梯度)。
最常见的是使用微型柱或小柱装置进行SPE。此处给出了一个示例。在弱溶剂中将三种染料的混合物上样到小柱中,可观察到在色谱柱入口处呈黑色的样品窄谱带中样品的强保留性。随后的梯度步骤(每个步骤都包含逐渐增强的溶剂)用于单独洗脱染料[依次为黄色、红色和蓝色]。
典型的SPE小柱为低压装置,由耐溶剂塑料或玻璃制成,填充直径≥30 µm的颗粒。通过重力或借助真空或低正压来达到合适的流速。[后者需要在色谱柱的开口处上加盖或使用带有入口和出口接头的密封装置。]
在过去二十年中,分析仪器和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的巨大进步使分析人员的主要任务从分析测定转移到样品制备和数据处理。随着分析研究对更高灵敏度、选择性、准确度、精度和样品处理数量的要求不断提升,对分析速度、分析精密度以及数据采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已远超过了许多传统样品采集和制备技术的发展速度。据估计,现代分析实验室中75%~80%的工作活动和运营成本是用来处理和制备样品,使样品能够注入或进样到分析分离和/或测量装置中。显而易见的是,为简化样品制备方案而进行的工作和设计的产品对分析科学的未来发展至关重要。
对于大多数分析技术[HPLC、GC、分光光度法、RIA等]而言,成功的样品制备有三重目标:即,提供目标样品组分
为实现这些目标,可通过溶解、均质化、萃取[液相或固相]、过滤、浓缩、蒸发、分离、化学衍生化、标准化[内部或外部]等传统方法制备样品或其代表性部分[并不总是容易获得]。
通常会在多个步骤中组合使用这些方法,形成样品制备方案。任何给定方案中使用的步骤和方法越少,方案就越简单、越方便、越经济高效,且耗时越短。越简单的方案越容易实现自动化,也更容易提高准确度、可靠性、重现性和安全性。
有许多方法,结合标准工具和技术来实现样品制备的目标。但是,最好能够寻求创新的方法以简化样品制备方案:
与其他样品制备过程相比,使用SPE小柱进行固相萃取可带来诸多优势:
节约成本 |
• 减少溶剂消耗 • 减少试剂消耗 • 使用更少的装置 |
回收率更高 |
• 大幅减少样品转移 |
更快速的方案 |
• 步骤更少 |
安全性更高 |
• 更少接触有毒试剂 |
准确度更高 |
• 交叉污染更少 |
无乳液问题 |
• 更少的样品处理 • 步骤更少 |
无需将样品运送至实验室 |
• 直接现场采样 |
减少对不稳定样品的破坏 |
• 大幅减少蒸发 |
大幅减少玻璃损坏 |
• 使用更少的玻璃器皿,清洗工作量更少 |